聰明嫁給工作

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前,台灣早已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國家。經過裁員與無薪假洗禮,重回職場的勞工們在「無工時」的恐懼驅使下,再創工時總數新高,應是指日可待…。

嫁給工作的現代人
現代人花在工作的時間愈來愈多,除了為「稻粱謀」,身處家庭與社會支持網絡分崩離析的時代,更從工作中尋找歸屬感,獲得關注與肯定,甚至填補心中的情感空洞……,宛如「嫁給」了工作!
更危險的是,現代企業善於營造願景與文化,提供優質福利措施,讓員工更為忠誠,也讓超時工作,甚至全心奉獻,不僅符合工作倫理,更因安全感所需成為常態。直到一紙裁員令,才了悟原是一場「露水姻緣」。
正因工作無孔不入地滲透現代生活,唯有積極涵養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智慧、留意身心壓力失調的警訊與求助管道,才是快意職場的終極密笈。

壓力反應與健康
由於生理體質、人格特質、過往經驗,以及可資運用的資源互異,每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與反應亦大不同。因此,同樣交辦一件事,有人老神在在,有人卻輾轉難眠。再者,即使人人都透過大腦下視丘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,調控全身上下壓力反應,個別表現依舊大不同。因此,就情緒、生理與行為三層面認識壓力反應,將是我們的第一課。
壓力讓人們容易焦慮、緊張、易怒、激動,動不動就和人起衝突;但也可能感到挫折、沮喪,進而變得退縮與人際疏離,喪失自發性與創造力,鎮日疲勞、精神無法集中。
生理反應則包括:口乾舌燥、心跳加速、異常出汗、肌肉緊繃僵硬、頭痛、失眠、胃口差、便秘、消化功能失調、血壓升高、新陳代謝內分泌失調……,都可能是組織尚無病理變化的壓力反應。
有時,行為舉止改變也是壓力的鐵證,無論當事人是否覺察,家人同事若變得愛抱怨、挑剔、容易起爭執、常掉眼淚,或是菸癮大、酗酒、嗑藥、暴食、狂購物,甚至上下班不準時、工作效率低下,不妨試著解讀隱藏其中的求救訊號。


靖雅(化名)的健康就是這樣被拯救回來的。單身的她投入職場近二十年,一直以快樂且重要的螺絲釘自詡;但一年前換了直屬主管,凡事都是特急件,毫無輕重緩急,讓靖雅的工作完全亂了套。
主管年輕氣盛嘴又利,手下無人不在公開場合吃過她的排頭。一開始,靖雅為顧及雙方顏面,總是一個人躲到洗手間掉眼淚,或是回家吃頓「好料」撫慰受傷的心;長久之往,除體重狂飆,每週日晚上開始嚴重失眠,直到週五才稍稍好些。
直到一回主管為細故在眾人面前「狂飆」,靖雅失控回嗆:不准汙辱我媽媽!我不幹了!才驚動一向欣賞她的更上層主管,要她別衝動遞辭呈,先尋求專業協助…。


奠基於「戰與逃」(fight or flight)的傳統壓力理論,壓力來源多像是羚羊偶遇獅子攻擊的暫時性事件。但人類與其他物種不同處有二:一是社會心理壓力──羚羊無需投保老人年金,更沒有祖上蒙羞的顧慮;二是現代生活中各種環境汙染,或是長期輪班、輪調,甚至外派、升遷等慢性壓力。專家還發現,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與高血糖)、冠狀動脈硬化阻塞等心血管疾病,甚至癌症等慢性病,都可能是長期不當壓力調適、忽略健康,致使身心失調所種下的苦果。

精神疾病是現代文明病?
心血管疾病與癌症固然令人聞之色變,心理衛生意識高漲的現代人還在意:工作壓力會不會導致精神病發,讓心理健康一併賠上?儘管社會普遍以為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壓力過大,致使精神困擾比率節節高升,且焦慮、恐慌和輕度憂鬱等常見精神疾病確有上升,但精神分裂症、妄想症、躁鬱症等嚴重精神疾病,過去數十年盛行率卻是持平。
精神疾病如其他慢性病,成因複雜,生物、心理與社會三層面通盤考量只是通則,故此一現象或許可以「嚴重精神疾病之生物致病成因比重高,常見精神疾病受心理社會層面影響大」來理解。
雖說心理、社會因素影響大,意謂人為操弄,增強心理調適能力、創造友善環境,便可降低常見精神疾病的發生。但更重要的是,大環境得先改變「弱者才有心理困擾/精神疾病」的不友善氛圍,個人調適的努力才不會被輕易抵銷。

職場心理健康促進
除了消極減少疾病發生,降低疾病衝擊,心理健康促進更強調提供、營造個人得以培養、建立正向心理健康特質的環境。對愈來愈多嫁給工作的現代人,職場心理衛生幾乎是心理健康促進的全部!政府有鑑於此,2007年起於國民健康局內成立專責小組推動,並編有個人適用的《職場心理衛生》,與供組織參考的《職場健康促進推動指引》等手冊。其中,《職場心理衛生》)建議「個人壓力抒解四途徑六方法 」為

*透過心理層面抒壓
﹝方法1﹞去除非理性的想法
以偏概全、似是而非的想法,最易帶來不必要的情緒壓力。養成固定檢視習慣,挑出「XX事沒做好就是做人全面失敗」之類的念頭,並運用理性加以轉化,壓力多能迎刃而解。
﹝方法2﹞提升自我肯定行為
一味委屈自己、漠視自己需求,也會形成壓力。表達自己需求或向人求助、適度對別人說「不」,都具紓壓效果。
﹝方法3﹞思想中斷法
自己叫停,跳出原來的思維。無論是改以建設性的替代思考,或是自我激勵的話都好。
*透過時間管理紓解壓力
時間緊迫只會讓壓力破表。檢討流程、按事情輕重緩急排序、找出浪費時間的環節、避免過度承諾、適時說「不」與充分授權等,都是時間管理的「撇步」。
*透過生理層面紓壓
﹝方法4﹞呼吸調節法
深深地、長長地吸一口氣,就像合唱時氣吸到丹田(下腹),再緩緩地吐氣。持續數分鐘,直到心平氣和、思緒沉澱。平日一遇休息,不妨多練習。
﹝方法5﹞肌肉鬆弛法
找一個舒適的座位與空間,依頭→手→軀幹→腳,次序逐次放鬆。也可以先用力再放鬆,藉由一緊一鬆對比,體會放鬆的感覺。
﹝方法6﹞飲食運動調節法
均衡營養、充分休息與適度運動(需符合333原則:每周至少三次,每次至少三十分鐘,心跳每分鐘要超過一百三十下)。
*建立與運用支持系統抒壓
無論抒發情緒或提供意見,家人、朋友、同事,甚至心理衛生專業人員(機構內或是機構外),都是支持網絡與紓壓管道。

員工協助方案
心理健康促進非一己之力得竟全功,尤其像是警消、重症加護、腫瘤或是安寧等特殊醫療單位人員,長期處於高壓環境,更需窮機構之力,以降低員工心理健康最大殺手:「心力交瘁症候群」的發生。

日本曾因過勞死與高自殺率震驚世界,近年力倡「四大照顧網絡」:員工自我照顧、直屬主管的關懷與照顧、職場健康管理人員的關懷與照顧,以及外部資源與專家的關懷與照顧,已初收成效。形成職場心理健康防護網,除了使員工個別心理衛生知識與實踐,得以提升;並透過定期篩檢、發覺員工的心理困擾,使其在友善環境中,充分運用各種資源,及早恢復健康,將是21世紀職場心理健康促進的新方向。

(原文發表於2010年11月395期張老師月刊)

留言

熱門文章